校友天地

校友天地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 校友天地

校友文苑-朱雨萌:那年明月——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有感

发布时间:2023-03-24 来源:全球十大正规网赌网址 点击量:57


明朝,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。
  四大名著成书有三,《牡丹亭》一曲悠扬远吟,《三言二拍》赞绝古今……史书巨著浩如烟海,泱泱大国,明月浩瀚。
  谈及古史,多是沉重,可初读本书,却不由大赞。开篇朱元璋的自我介绍便带三分调侃,与一般的严肃文学大相径庭,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道出洪武大帝的精彩人生。明朝三百年的岁月也正始于此,七下西洋的郑和、知行合一的王阳明、骁勇抗倭的戚继光等熠熠人物在时代的背景中大放异彩,相对的,窃权罔利的严嵩、饱受诟病的袁崇焕、权倾朝野的魏忠贤则留下了无数的是非争论。崇祯一帝的自缢后,明王朝的分崩离析也成定局。如滔滔江水般的万千人物散尽,全书最后着墨于徐霞客这个无疆行者,借着这位游圣说出了最完美的结语:成功只有一个——按照自己的方式,去度过人生。
  易,一蓑烟雨任平生;难,太多考量,因无数的舍与得,从不能轻易放下。名臣之道,一是坚守,二是变通。北京保卫战,于谦国破存亡之际的一声文官怒吼,力挽狂澜,名垂青史。而其一生兢兢业业、克己奉公,却也因那一役改立新帝而遭重夺帝位的英宗猜忌冷遇,终为奸佞所害。于谦被构陷致死是国家的悲哀,“社稷为重君为轻”的呐喊下,为谋黎民生计的肱股之臣被玩弄在帝王心术之下,君臣博弈,岂止可惜。然细想之下,习惯站在民族大义去思考的于谦,确是人情世故的终结者,不谙官场曲意逢迎,清正直谏的性格悲剧无可避免。一个人的独木桥,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,虽曾胜万马千军,却注定形单影只。
  由此想见,善无至善,恶无绝对,善恶往往无法轻易概括人性复杂。通权达变的寒门子弟张居正走的每一步路,都埋下无数的算计与隐忍,其性格也有着他人想象不到的敏感与自持。张居正效仿其师徐阶“内抱不群,外欲混迹”的为官之道,应机权变、步步为营,虽其一生颠簸、命运多舛,但宦海沉浮后,官至内阁首辅,权倾朝野,一时无二。他的野心与贪欲仿若原罪,不光彩的品行污点也不断被放大。可正因为对这些发自人性本恶的偏见,才会讶于他大权在握之后,顶住各方压力去反贪、去改革的无畏。“一条鞭法”、考成法……明朝系列改革的成功,甚至延长了整个王朝的国祚。那是他转身面对带给他无数利益的阶层,亲手破坏他最熟悉的规则,顺流而下易,逆流而上难。一个伺机而动的人,却怀揣着一个理想,千锤百炼,矢志不改。历史的演进,命运的波澜,有无数人物在起伏的更迭里隐现,但请牢牢记住这个复杂的张居正——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,懂权谋心计,更懂民所何求。世无完人,也再无张居正。
  钦佩当年明月的慧识,洞悉世态。行文看似天马行空般的展开,实则来源于作者对历史本身的还原推想,人性的矛盾在其笔下抽丝剥茧般揭露,朴实无华却扣动人心。于谦和张居正,均为名臣,但“名”并非因后世道德标准的判断,而是他们一生的作为。如同善恶无法轻易判断,功过是非自在心中。
  土木堡之变的双线并进,朱祁镇与朱祁钰的人生就此翻天覆地,曾经的兄友弟恭化为权力争斗,不死不休;海瑞总持清正廉明,可好人不等于好官,世人固有的判断却忽略了他才能平庸的事实;杨继盛千古名疏奏严嵩,寒门子弟的铮骨之下,不惜死劾的惨淡收尾又对善恶的因果多生无奈……一个个人物形象的饱满,热血澎湃之余又几多唏嘘,善与恶的交织呈现,才构成历史,难以超越。
  信仰在湮没,构建也不断重复;善或被遗忘,恶也无法遮天。历史只是一面镜子,得以窥见过去的万般善恶。若忘了照的是自己,便无法辩证的看待自我。所以历史总留有空白,言传春秋笔法,不轻言妄断。
  明朝三百年,沧海桑田,却只是浩渺历史的一隅,而人来人往,总有相似。
  那年明月已落,善恶是非,留于后人评论。


上一篇:下一篇: